星期四, 7月 19, 2018

長照園藝療癒力 遍地開花很給力

近年來園藝輔療越來越受到長照機構的重視,透過五感六覺多樣化的園藝課程,長者會獲得情緒、肢體、認知、社交和園藝技能等方面的效益。長期推動園藝輔療的怡仁愛心基金會,三月中旬為敏盛長照六家機構的主管和社工辦理「銀髮族園藝教學工作坊」,藉由經驗分享與實務操作,教導工作人員如何帶領長者的園藝課程,並提供經費支援和技術指導,鼓勵各家機構學以致用並著手規劃。三月底到六月底間,在體系長照機構積極推動下,近80位長者參加為期六次的「老寶貝園藝輔療團體」,從前後測的結果顯示,參加長者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心情很放鬆,每次上課都學到新東西。
體系長照社工們都是第一次自己帶領園藝輔療活動,從缺乏信心到日漸上手,看到長者們對每次上課的期待和完成作品時囅然而笑的面容,以及在參與過程中的經驗、感官反應、回饋互動等過程都將成為一幅幅美麗且温馨的畫面。
猶記蘆竹長照中心的忠木爺爺,對「魚菜共生的循環原理」最為印象深刻,他沒想過魚跟菜可以一起生活,看著魚游來游去,覺得好自在好有趣。中敏護理之家的國柱爺爺每次上課都認真地做筆記,為作品取的名字也很有哲學意味,例如製作「押花卡片」的修剪過程,就讓他提筆寫下「捨得與捨不得」的字句,而這也是他住在長照機構時的心境轉換與體悟。怡德長照中心的何雪阿嬤參加活動時常常反應身體不舒服,然而在「組合盆栽」這堂課有著青年志工的陪伴下,阿嬤被志工們逗得滿心歡喜,在忘卻了身體上的不適後,聚精會神地和志工們一起完成了作品,並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很滿意。這數不盡的活動點滴,都是長者們樂在園藝的印證,也是工作人員最好的回饋。
怡仁愛心基金會楊怡珊執行長於節慶前後特別加碼課程,到各家長照機構指導長者們插花,增添溫馨氛圍與美化環境。楊執行長表示,有感於長照機構長者行動不便、生活受限,近年來積極推動園藝輔療,讓長者多親近大自然,從觸摸植物、聞花草香到綠手指園藝趣,甚至是種菜收成到醫院體驗賣菜樂趣等機會,帶給長者們許多快樂的回憶。
植物的生命力帶給長者生活的新動力,未來長照各機構將持續推動園藝輔療課程,建置室內外益康花園,發揮綠色正能量。7月20日在敏盛綜合醫院的一樓大廳,將展出長者們的園藝作品成果,邀請您一起來欣賞他(她)們的巧手創意,看看他(她)們的風采。



星期三, 7月 18, 2018

『雁行我與您』社區醫療合作推動 ~ 群雁齊飛 照護萬里 ~



『終於可以不用跑這麼遠了!真是一大福音阿!揪感心政府及敏盛醫院幫忙我們找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減少看醫生的時間」。80歲珍妹阿嬤與家屬開心的對著敏盛醫療團隊娓娓道來。珍妹阿嬤家住大園,三代同堂,育有41子,從年輕時靠著賣菜維生養育5位子女長大成人。阿嬤患有多重慢性疾病20多年,長期服用慢性處方藥物,全靠48歲媳婦照料,已出嫁的女兒也經常返家探視。阿嬤說:『以前總聽別人說,有病就往大醫院跑就對了』因媳婦平日需上班,每3個月往返大園及台北某醫學中心看診拿慢性處方藥物,來回車程就需花費3小時,有時遇到排定檢查,更是需要待上一整天才能返家,家中還有高齡公公及2位就學中女兒需要照顧,因一人身兼多職,長期下來造成體力與精神上很大負擔。珍妹阿嬤在敏盛醫院住院時,由院內專責主治醫師照護,並協助申請健康存摺,出院後由院方媒合診所,轉介離家附近5分鐘大園區衛生所就診,家屬和阿嬤本人都說:『這樣在家附近看醫生好方便,資料攏底電腦裡(雲端藥歷、健康存摺),嘸免申請一堆資料也嘸免子女媳婦載來載去,跑那麼遠又花好久時間,現在這樣真好』。

為鼓勵醫院、診所建立更具體的跨院、跨層級實質交流合作,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北區業務組今年首推「雁行專案-社區醫療合作推動計畫」,期藉由醫院與基層西醫診所、長照機構共同推動資訊共享平台、分級轉診、銜接照護服務為目的。敏盛綜合醫院於計畫中扮演大雁領航角色,帶領9家地區醫院、100家基層醫療機構及29家長照機構,一起進行這項台灣跨時代的醫療改革工程,透過與團隊的共同合作,評估民眾照護需求轉至適當之地區醫院或基層診所、長照機構等,真正落實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使全體民眾都能接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

落實分級醫療 雙主治醫師到院照護
敏盛綜合醫院徐仁熙院長表示,醫院長期深耕社區,於民眾分級醫療推動上除建立資訊上傳平台,落實就醫資源共享外,另與雁行合作團隊(地區醫院、基層醫療診所與長照機構等)建立醫療專業訓練交流(研討會/共照門診/醫師相互支援兼診)、推動醫療垂直整合銜接照護計畫(雙主治醫師制度),並結合基層醫師進行健康促進教育及社區篩檢,同時也透過健保署資訊系統如:健康存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及轉診資訊平台執行個案管理,強化診所與醫院雙向電子轉診制度、醫療諮詢專線、預防保健及居家醫療服務等功能,並提供民眾慢性病管理、復健治療、適當轉介之服務,期建構以週全性、延續性、可近性與盡責性功能的照護團隊,塑造區域共同照護模式,落實醫院到社區的全人照護、健康支持網絡,讓民眾就診更放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