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11, 2011

台大校友專訪-開創臺灣醫療事業新紀元-敏盛集團楊敏盛董事長專訪(二)



父子共逐10年百大夢  
30年後,在他打算退休之際,公子楊弘仁適時接棒,並將敏盛醫療體系擴大成為醫控事業。楊弘仁1994年自臺大醫學系畢業,在長庚醫院完成實習後到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與企業管理,直接師承管理學大師Peter Ferdinand Drucker,取得MBA後猶豫著回國與否,就收到父親來信。
  「那時還在三民路綜合醫院時代,經營遇到瓶頸,一來設備老舊、醫療品質不穩定,二來財團醫院紛紛成立,競爭越來越激烈,財務狀況也越來越不理想。所以我寫信給他,問他要不要回來,兩週後,他帶著全家大小回國,讓我又意外又感動;他是聽到父親的呼喚回來的」。

危機就是轉機
對楊弘仁來說,他看到的是機會,果然,他請了一位美籍財務專家擔任副總裁,為敏盛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隨即發起「尊嚴活力大建設」,在建國總院現址興建新大樓。土地加蓋樓合計需37億,2001年資金到位,開始動工,其後因銀行短付3億及預算超出3億,發生6億缺口,加上2003年SARS爆發、健保總額預算被限縮在15億(須達20億始有盈餘)等負面因素,導致敏盛再次面臨危機。2007年,楊弘仁出奇不意將土地與建物賣給ING安泰人壽,再售後租回,不僅財務解套,也有多餘現金可資運用。楊弘仁的另一個創舉是10年百大的夢,以購併取得小型醫院經營權,快速擴展100個機構的醫療體系。 由於組織龐大,為求有效管理,設立亞太公司,聘請詹啟賢主持,統籌人事、決策及財務管理。另將藥材採購及 Laundry等後勤作業抽離,成立盛弘公司集中處理,在不增加成本下,創造新的獲利。兩家公司都將分別上市。
  在規模以驚人速度擴展同時,楊弘仁並力邀臺大醫師加入陣容,先後請來臺大退休教授李源德、張楊全擔任院長,目前80%醫師來自臺大,已於2006年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對醫療品質之提升也展現成效。此後將根據各家醫院強項發展特色,如經國與中壢聯合成為一醫學中心,怡仁與龍潭發展成區域型醫院,大園分院配合政府政策及國際機場轉型為國際醫院等。  楊弘仁成功將醫院經營擴大為健康產業,近年更將觸角伸向中國,計畫開發健康生技中心,一切只待東風。

「十一居士」退居幕後 
  楊弘仁膽大心細,不斷創新求變,讓楊敏盛放心交棒,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對兒子,「未來在他的手中,他要自己負責,所幸在許多方面他想得比我更透澈、也更寬廣」。現在的他自封為「十一居士」,所謂十一是指:凸筆一枝、雜書一堆、詩詞一卷、胡琴一把、圍棋一盤、麻將一桌、球桿一袋、老酒一壺、老友一夥和老伴一個,相伴餘生,做閒雲野鶴去也。

除夫人外,一家4口都是臺大人。

轉自台大雙月刊第73期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0328

星期三, 2月 09, 2011

台大校友專訪-開創臺灣醫療事業新紀元-敏盛集團楊敏盛董事長專訪(一)


敏盛集團董事長楊敏盛先生,從一人外科診所起家,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開放設備給同道並邀請其看診,逐步擴展規模,成為擁有5家醫院在內共11個醫療機構、1,200床的醫療事業。2005年三十而立,後繼有人,築百大夢,先是售後租回土地與建物,後又大舉併購國內外醫療院所,完全顛覆過去按部就班的經營模式,其創新手法也是國內醫界首創。

受楊思標教授典範感召
  1959年,以全校第五名成績自建中畢業,若按往例,本來無緣保送臺大醫科,未料那年臺大多給建中1個名額,加上有一位同學放棄,他得以遞補進入臺大醫科就讀。
  雖說幸運進入第一學府醫學系,當時的他卻志不在此(真正的第一志願是土木系)。由於一、二年級課程多和高中時重覆,讀起來乏味,他開始逃課,在無奈中揮霍青春,還好二年級懂得利用時間自修日語,後來在參與國際扶輪社活動時派上用場。
  三年級開始有專業課程,如解剖學、藥理學,內容艱澀許多,就不敢再逃課,只是怎麼努力都拿不到好分數,成績停留在後段班,讓他有點挫折,直到五、六年級跟著大醫師實習,挑起他對醫療服務的熱情,升上七年級,成績終於進步至前段班,逐漸建立起自信心。

  第一次臨床實習跟著楊思標教授,讓他決定以醫師為終生職志。楊教授專長肺結核治療。當年設備極其陽春,50%以上仰賴物理檢查,看著楊教授問病史、聽診、觸診到分析病症,經驗豐富、技巧嫻熟不說,對病人更是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他對醫生的價值才有較深刻的思考;有楊教授作典範,楊敏盛不再猶疑。

以消化道外科作為專攻
  對所有醫學生來說,外科在當時是首選,對楊敏盛也不例外。「外科醫師在中央走廊走路有風。病人進來時是病懨懨的,一刀下去,兩三天後又是生龍活虎;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吸引力。」當時外科名醫如林天佑教授,專長肝臟外科,發明的「手指捏碎法」(finger fracture)獨樹一格,其他如開心、肺臟手術等也都有創新,更重要的是,林教授為臺大外科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布署,選派年輕醫師出國進修,才有後來的心臟外科、骨科、腦神經外科等專科形成。而在他總住院醫師時擔任主任的許書劍教授(也是他結婚時的介紹人)則以消化道外科聞名,楊敏盛即以此為專攻。
  還有很多老師言教與身教猶在,如教組織學的林懷山老師,個性溫文儒雅,上課有條不紊,讓他產生非得學好不可的強烈意願;教病理學的葉曙老師,在當時已是大老級教授,令後生敬畏不已;而國文課的葉家瑩老師,優雅又飽學,則讓小男生心生仰慕,他靦腆的說,「上她的課是一種享受」。現在興起就寫寫毛筆字、打油詩,都是在臺大奠下的基礎。
  然而,大學的回憶不全然是美好的,有機化學就是他的惡夢。他是3個補考生當中的一個。當時授課老師張玉成教授(兼任教務長)不給他覆查分數的機會,讓他十分不服氣,「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補考,二年級暑假可說是我學生生涯最黑暗的日子,有種被羞辱的感覺」;這樣的陰影尾隨終生。

擔綱話劇主角重拾信心
  在臺大7年沒參加過社團,課業繁重之外,害羞的個性也是原因。唯一的社團活動是大三時在迎新會上演出話劇,而且意外擔綱男主角。一天,該劇導演在班長郭耿南家中進行試鏡,由於被推薦同學多來自中南部、操臺灣國語,試鏡情形不理想,而恰巧在場的楊敏盛竟自告奮勇念了段台詞,結果導演說「主角你來做」。劇本名為《鼎食之家》,講的是兩家親家的糾葛,楊敏盛飾演其中一位家長,演技令人驚豔,還會臨時改口白,逗得觀眾笑哈哈。為了這齣話劇,和平時「遙不可及」的4位女同學(分飾他的妻子、女兒、媳婦和佣人)密集排戲三週,「讓我產生很莫名其妙的補償性的驕傲。我的青春期來得慢,滿臉都是青春痘,這場戲讓我恢復了一個男生的自信」;這場演出成了他珍貴的青春紀事。
  自承大學生活乏善可陳,可是與停屍間為鄰的經驗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大一大二在臺北和桃園兩地通勤,大三住過家教學生的家、三哥家,也為了陪伴罹患精神官能症的同學而住進他家,五年級時扛著一床棉被,逕自在醫學院的舊圖書館打地舖,隔壁是停屍間、停放著20幾副大體。他一點都不介意,還說夜深人靜,讀起書來特別專心。

染肺結核促成創業人生  
  在臺大外科服務的第二年,他病發開刀,這才深刻體會到病人的苦楚。他說,「那天“雷公”陳楷模教授巡房後,交待我要為一位病人導尿,我隨口說好,沒想到一忙就忘了,當雷公開完刀再去看病人時,病人向他抱怨,他大聲喊我的名字,我一聽,糟了!竟然吐血,立刻被送進開刀房」。他被五花大綁在檯上,一個耳鼻喉科講師將支氣管鏡硬生生插入他的喉管,粗暴的將他的嘴唇給壓在支氣管鏡下,害他痛苦掙扎,直到檢查結束。為檢查要承受這種莫名的痛,他氣得忍不住開罵,也警惕自己不可粗心犯錯。在林天佑教授主刀下,順利切除病灶。術後當天小便解不出來,他又一次感同身受,尤其「術後在病房的日子枯燥得可以,等待護士來換藥時聊聊天是最卑微的期待」;有了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他視病猶親,出自肺腑。
  當年他覺得整型外科前景可期,曾向許教授毛遂自薦出國進修整型外科,惜未獲青睞。由於在臺大兼任醫師薪資微薄,加上岳父母生意失敗後不再提供經濟奧援,他重新思考未來,而實習時染上的肺結核導致他不能出國擔任醫師,則讓他退無可退,才決定自行開業。
  頂著臺大招牌,楊敏盛的外科診所生意超好,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他將設備開放給同道,若有病人的毛病是他無法治療的,他就找來專科醫師開刀,以免病人到處求醫以致錯失黃金時機。為了服務偏遠鄉親,他將盈餘用來開設分院,每家分院並附設護理之家。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遠大目標,他說「當我累積了1萬元,我就想做5萬元的事,賺到10萬元,再拿去做50萬元的事,我只是不斷逐夢」。
  兩年前甫自第一線臨床退休,數不清為多少病人切除盲腸、解除病痛,不過都比不上幫助病人解決經濟困難來得有成就感。相對於現在許多醫師『吃頭路』的工作心態,「我們那時真的是自由業,醫師有自主權,以割盲腸為例:有錢人,一口價3萬元;窮人,一隻雞就好。劫富濟貧,像義賊」。同時替病人解決身心和家庭問題,獲得病人敬重,乃至結為好友,這是醫病之外的收獲,也成了驅策他繼續前進的力量。

在臺大醫科實習階段。

轉自台大雙月刊第73期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0328

星期二, 2月 08, 2011

亞洲第一敏盛「優秀護理-黛西獎」


DAISY nurse Jan। 大園敏盛 彭淑梅 Peng Shu Mei

近年來社會貧富差距愈加顯著,因此不難想像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弱勢家庭需要協助,下述個案(阿秀阿姨與李叔叔)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99.07.13~99.12.28)護理措施包含:

阿秀阿姨中風後呈現植物人狀態,李叔叔對她不離不棄,義無反顧的排除萬難將她接回家中照護,初次接觸到李叔叔時,他無助的眼神撼動人心,在那眼神中,流露出他的悲哀與不捨。彭員在居家護理專業介入這個家庭過程中,努力將居家護理與個案管理的角色作串聯,扮演著溝通者、諮詢者、協調者與傾聽者的角色,安排醫師訪視,引導團隊人員腦力激盪,共同思考著如何提供更適切的、個別性的照護。在照護期間(
1. 與家屬(案夫、案母、案子、案弟)共同召開討論會,鼓勵家屬陳述家庭現況中的問題與困境,並討論適切的社會資源。
2. 評估個案照護需求,經家屬同意後予以轉介非公部門(慈濟功德會)社會資源,取得氧氣製造機、噴霧器等輔具資源,成功的教導家屬儀器的使用及清潔與保養。
3. 引導醫師在訪視過程中,評估照顧者壓力負荷問題,團隊人員適時給予心理支持,並對家屬的付出與努力給予口頭肯定及讚賞。
4. 與某基金會的社工師聯繫,通報此個案,尋求安置照護。
5. 個案返院做健康檢查時(安置機構所需的例行性檢查),團隊人員主動尋找資源(民間救護車),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
6. 協助案夫做生命回顧,適切表達肯定之意,鼓勵用正向態度面對人生。


經過一番努力,這個家庭終於能撥雲見日,現在阿秀阿姨安置在某基金會所成立的機構照護,李叔叔不捨之情雖猶存,在我們的鼓勵下,已能轉念學會「放下」,現在的他有份穩定的工作,一有空就去探視太太。
彭員在照護這個案、家庭中表現的是:護理不僅是執行常規的工作而已,多用一份心,不但可以讓個案的到更適切的照顧,也照顧到他的家人及家庭;也讓同仁學習到:在工作中需提醒自己學習「反思」,讓自己的護理工作注入「新」與「心」的感動,真實的體驗到護理的專業與價值也能夠多面向的去發揮。
彭員的表現:就體系的核心價值『HOPES』,對個案及家屬用心的照顧,協助解決問題及獲得信任,其為『誠信HONESTY』的展現,運用她居家護理的專業,整合醫療團隊的照護及社會資源的使用,為『卓越EXCELLENCE』的居家護理服務;另將此依經驗注入許多的感動,與同仁共同體驗護理專業與價值,為『分享SHARING』的成長

亞洲第一! 敏盛醫療體系加入國際優秀護理表揚獎項

敏盛醫療體系榮獲美國DAISY基金會認可,加入「優秀護理—黛西獎」之表揚活動。該獎項由美國DAISY基金會主辦、護理高階主管組織(AONE)協辦,旨在表揚國際各醫療院所之前線優秀護理人員,以感謝護理人員每天為病人投入之熱忱關懷與「超人」般的工作毅力。


根據美國DAISY基金會創辦人暨總裁Bonnie Barnes表示,敏盛醫療體系是全亞洲第一家加入「優秀護理—黛西獎」之醫療院所,對敏盛醫療體系提升護理品質之承諾與創新深表佩服。敏盛醫療體系品質總監周治華表示:「護理人員是醫療院所的珍貴資產,認同與獎勵他們不但能提升護理價值並護理人才之留任率,高昂的工作士氣更能提升品質,進而創造出令病人滿意且快樂之醫療照護服務。」


該獎項預定從2011年1月開始,由體系品質委員會受理,每月由敏盛醫療體系旗下五家醫院與五家長期照護機構中選拔出當月之優秀護理人員。當選之護理人員要在病人照護方面要能展現優於同儕之熱情關懷,並能具體實現敏盛醫療體系之核心價值「誠信、創新、發展、卓越、分享」。而年度更將從各月當選之12名優秀護理人員中選拔出最佳護理人員並接受表揚。


發起此獎項的美國DAISY基金會是一發源自美國加州之非營利組織,因為感念J. Patrick Barnes先生因罕見免疫系統疾病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英年早逝。Barnes家族深受護理人員優秀的臨床技能、關懷與熱情所感動,特舉辦此獎項以表達對世界各地護理人員之感謝。基金會總裁Bonnie Barnes表示:「當時Patrick在醫院病危時,他接受到前線護理人員最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分晝夜;而這些護理人員就像不為人所知的無名英雄般默默付出一己之力,因此我們成立這個基金會,希望藉由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知道護理人員之辛勞。而敏盛醫療體系護理人員所表現的,正是這個獎項想要表達的精神。」欲了解該基金會更詳細內容,可至www.DAISYfoundation.org查詢。